“同父不同命!有时候炒股怎么加杠杆资金,这世界真是不讲道理……”
他是郭德纲的大儿子,却成了德云社最不起眼的小徒弟。
同一个屋檐下,两兄弟的命运截然不同。
一边是郭汾阳,天生被捧在手心,哪怕是随便说的一句玩笑话,都能逗得父亲笑出声;
另一边是郭麒麟,连一碗饭都要等到最后,稍有不慎就得当众“修理”。
直到有一天,郭汾阳随意的一句话,彻底让郭麒麟看清了自己在父亲心中的位置。
他表面上是“太子爷”,实则连仆人都不如。
展开剩余90%01
说到郭麒麟的童年,不能算苦,但也绝对算不上甜美,甚至和“幸福”两个字根本不沾边。
四岁那年,父母离婚,他被送回天津老家,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那时,郭德纲刚刚在北京打拼出了一点名声,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停下脚步。
儿子的生日?没空;作业?不管。
失去父爱的痛苦可以忍受,但让他从小就接受家族“特训”,这对他来说,才是最难的。
除了说学逗唱,生活中的一切都被严格要求。
生活作风、饮食起居,全都有一套近乎苛刻的规矩。郭德纲对郭麒麟的要求,严苛到让周围亲朋好友直呼“人太狠”。
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背书,练习至少五个小时,一点差错就得接受惩罚:蹲马步,停饭,甚至罚站。
除了练习相声,郭麒麟几乎没有享受过童年应有的乐趣。
等到他十几岁,被接到父亲和继母身边,生活似乎有所改变。
表面上,他被称为“德云社的太子爷”,外界的光鲜亮丽让人羡慕不已。
然而,只有他自己知道,家里对他并没有多少优待。
在师兄弟们面前,总是得等别人先享有所有的好吃好玩的,最后才轮到他。
而父亲那种“打压式教育”从不含有一点点鼓励和赞扬,反而让他的自尊心在一次次批评中被粉碎。
每当他在舞台上出现一点失误,最严重的惩罚必定落到他头上。
有一次,郭麒麟在台上说错了一个包袱,虽然观众没听出来,但他马上就脸色变了。
活动结束后,父亲把他叫到办公室,狠狠地训斥了一顿。
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,郭麒麟比任何人都要付出更多。
别人练一遍,他得练十遍;别人休息,他在背台词。
即便如此,其他孩子享受的疼爱,似乎在他这里永远是奢望。
没有温暖的拥抱,没有一丝夸奖,只有冷眼和无尽的批评。
在家里,他就像是个配角,而弟弟才是主角。
02
“结婚这么多年没有孩子,都是为了郭麒麟。”
对外,郭德纲和妻子是这么说的。
然而,真正迎来小儿子时,郭德纲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。
郭汾阳从一出生就成了“家里的小王子”。
不仅有金镯子、玩具车,还有国际学校昂贵的学费,而这一切,父亲毫不眨眼。
甚至在台上演出时,郭汾阳一说错话,父亲就会呵呵一笑,而这对郭麒麟来说,却几乎是不敢想象的奢侈。
两兄弟,隔着十年的年龄,命运的差距也因此被拉开。
郭麒麟几乎是德云社未来的“压舱石”,承载着巨大的压力,而郭汾阳则是“头等舱”的乘客,享受着父亲的所有宠爱。
即使郭麒麟不断付出,却始终不能得到父亲应有的认可。
他甚至没有任何股份,反倒在父亲有麻烦时,独自承担责任。
这些偏心的迹象让郭麒麟越来越清楚地明白了,自己在父亲心中的位置。
直到有一天,郭汾阳在公开场合侮辱相声艺术,郭麒麟才彻底感受到了绝望……
2021年,天津德云社盛大开业,当时董事长王慧带着郭汾阳亲自到场支持。然而,刚看了一会儿,郭汾阳就开始不耐烦了,嚷嚷着觉得相声比不上动画片有趣。
这是孩子的天真无忌,却也暴露了父子之间的深刻差距。
如果是小时候的郭麒麟,绝对不敢说这样的话,哪怕只是心里想想。
然而,正是郭德纲的这种偏心教育,才造就了今天这个最优秀的郭麒麟。
03
尽管童年经历了无数阴影,郭麒麟凭借自己天赋和努力,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功。
他选择不再局限于相声,而是转向影视行业,在《庆余年》中饰演幽默搞笑的范思澈,在《赘婿》中演绎了深情且机智的宁毅。
在节目《密室逃脱》中,他轻松破解数学题目,展现出不凡的智慧;在《非遗节目》上,他不仅能准确说出专业术语,还与老师们深入探讨。
周迅曾说第一次见到他就喜欢他,不知道为什么;宋丹丹则评价郭麒麟是一个特别好的人。
正因如此,网友说:“世上只有两种人,喜欢郭麒麟,和不认识郭麒麟的。”
在娱乐圈中,虽然有很多星二代、导演二代,但唯有郭麒麟,用他真诚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所有人。
不过,也许只有郭麒麟自己知道,这些好评的背后,隐藏着他年少时,必须学会察言观色、循规蹈矩的艰辛。
那些曾经被父亲压抑的自尊,曾经被摧毁的心灵,都是他从头开始一点点拼凑起来的。
不幸的童年,终究要用一生去治愈。
直到某次央视采访,郭麒麟与父亲难得同框。
主持人问他和父亲一起演出的感受时,郭麒麟回答:“堂前尽孝。”
这一句话让郭德纲眼眶红润,情不自禁。
这对父子,都是传统文化的践行者。
但那句“屋后不相往来”没有说出口,却深深刺痛了郭麒麟的心。
或许父亲的转变太晚,也许永远补不回那些早已错过的时光。
但是对于已经决定“自己独立”的郭麒麟来说,这一切,可能已成过去。
发布于:江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专业在线配资炒股_专业股票配资_炒股专业配资观点